“电脑D盘里突然多了个‘FOUND.000’文件夹,里面全是CHK文件,点开全是乱码,是病毒吗?”

“硬盘突然崩溃,修复后多了一堆CHK文件,原来的照片/文档去哪了?”

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:硬盘/存储设备出现错误(比如非正常拔插U盘、系统强制关机、磁盘坏道),修复后弹出提示“发现丢失的文件碎片”,然后某个角落就多了个名为​​FOUND.000(可能还有FOUND.001、FOUND.002…)的文件夹​​,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扩展名为​​.CHK​​的小文件——它们既打不开,又不知道原本是什么内容,让人又焦虑又困惑。

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:​​CHK文件到底是怎么产生的?如何用免费工具《CHK文件恢复专家》把它们变回原来的照片、文档?

CHK文件是怎么产生的?

1. 根源:文件系统与存储机制

我们存放在硬盘/U盘里的文件,并不是完整地“躺”在一块连续空间里,而是被拆分成多个“碎片”(专业术语叫“簇”),由文件系统(如FAT32/NTFS)通过索引记录每个碎片的位置和归属。

比如你保存一张10MB的照片,可能被拆成20个碎片,分别存在硬盘的不同物理位置,但系统通过索引知道“这些碎片组合起来就是那张照片”。

2.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CHK文件?文件恢复的方

当文件系统出现错误(常见原因如下),索引信息可能会丢失或损坏——系统无法判断某个碎片原本属于哪个文件,这些“孤儿碎片”就会被标记为“未知数据”,并统一存放到一个特殊的“回收站”里,也就是​​FOUND.xxx文件夹​​,而这些碎片的扩展名会被临时改为​​.CHK​​。

chk文件恢复

常见触发场景包括:

非正常断电/强制关机​​(比如直接拔U盘、电脑蓝屏重启)

硬盘/存储设备逻辑错误​​(比如频繁读写导致文件系统索引混乱)

磁盘坏道或物理损伤​​(影响数据的完整存储)

病毒攻击或误操作​​(破坏文件系统结构)

当系统检测到这些问题时(比如你插入U盘时弹出“扫描并修复”的提示),Windows自带的​​CHKDSK(磁盘检查工具)​​会自动运行,尝试修复文件系统。如果发现“找不到原文件的碎片”,就会把它们打包到FOUND.xxx文件夹,变成CHK文件。

CHK文件能恢复吗?关键要看这一点!

很多朋友看到CHK文件的第一反应是:“这是垃圾文件吧?直接删掉?” 其实​​CHK文件本身不是垃圾,而是“身份丢失”的重要数据碎片​​!

它的核心问题是:​​原本属于某个文件的碎片,现在不知道自己“姓甚名谁”了​​。

所以这些CHK文件可能是你昨天刚写的方案、孩子满月的照片,也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临时缓存——关键在于能否帮它们“找回原始类型”。

免费工具:《CHK文件恢复专家》

针对CHK文件这类“无索引碎片”,​​《CHK文件恢复专家》​​是一款专业的CHK文件恢复工具软件,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CHK文件的原文件类型并进行恢复。下面手把手教你操作:

▶ 第一步:找到FOUND.xxx文件夹

打开你的硬盘/U盘(比如D盘、E盘或移动硬盘),找到名为​​FOUND.000​​(或FOUND.001等)的文件夹——这就是CHK文件的“聚集地”。里面的.chk文件就是需要恢复的目标。

▶ 第二步:下载并运行《CHK文件恢复专家》

CHK文件恢复专家

 

▶ 第三步:选择chk文件所在盘符,等待扫描结束

CHK文件恢复专家

▶ 第四步:在左侧点击扫描后的文件原始类型,进行批量恢复或单个恢复

单个恢复

常见问题解答

Q:为什么我的CHK文件恢复后打不开?

A:可能是原文件碎片不完整(比如存储时已损坏),已损坏的内容是无法修复的。

Q:FOUND.000文件夹可以删除吗?

A:如果确认里面的CHK文件都已恢复且无用,可以删除;但如果不确定,建议先保留,避免误删重要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