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统公钥基础设施(PKI)体系中,数字证书和认证机构(CA)是信任链的核心——每个用户需要向CA申请数字证书,证书中绑定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公钥,通信时通过验证证书的CA签名来确认公钥的合法性。

但这种模式依赖中心化的CA机构,存在证书管理复杂(如吊销、更新)、依赖第三方信任、部署成本高等问题。

​国密SM9算法​​作为我国商用密码体系中的标识密码算法(Identity-Based Cryptography, IBC),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:​​直接以用户的唯一标识(如邮箱、手机号、用户名)作为公钥,无需数字证书,彻底摆脱对CA的依赖​​。

一、什么是标识密码算法?SM9的定位

标识密码算法(IBC)是一类特殊的公钥密码体系,其核心特点是:​​用户的公钥可以直接由一个公开的、唯一的身份标识(如“Alice@company.com”)生成,私钥则由可信的密钥生成中心(KGC, Key Generation Center)根据标识和主密钥派生​​。用户无需申请数字证书,只需通过标识即可完成密钥协商、加密或签名。

SM9是我国发布的标识密码国家标准(GM/T 0024-2014),属于国密SM系列算法之一(与SM2/SM3/SM4等并列)。它基于双线性映射的密码学原语(如椭圆曲线上的Weil配对或Tate配对),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,实现了“标识即公钥”的简化流程。

二、SM9的核心组件与工作流程

SM9系统的运行依赖三个核心角色:​​密钥生成中心(KGC)、用户、通信双方​​。其工作流程可分为​​系统初始化、私钥生成、加密/解密/签名/验签​​四大步骤。

1. 系统初始化:KGC准备“信任根”

KGC是SM9系统的信任锚点,负责生成全局参数并管理主密钥。具体过程包括:

  • ​选择椭圆曲线参数​​:SM9通常基于特定的椭圆曲线(如国密推荐的SM2曲线或类似曲线),定义有限域、曲线方程、基点等基础参数。
  • ​生成主密钥对​​:KGC随机生成一个主私钥(,仅自己保存),并通过曲线参数计算对应的主公钥(,公开给所有用户)。主公钥本质上是系统的“全局信任根”。
  • 发布系统参数​​:KGC将椭圆曲线参数、主公钥()、标识的哈希函数(如SM3)等全局信息公开,用户后续操作均基于这些参数。

注:KGC虽然掌握主私钥,但无法推导出具体用户的私钥(需结合用户标识),因此仍能保证用户私钥的隐私性。

文件加锁与文件加密

2. 私钥生成:用户获取专属私钥

当用户(例如Alice,标识为ID_Alice=“alice@example.com”)需要加入系统时:

  • ​用户向KGC提交标识​​:Alice将自己的唯一标识(如邮箱)发送给KGC(可通过安全渠道,也可公开广播,因为标识本身是明文的)。
  • KGC计算用户私钥​​:KGC使用主私钥()、用户标识(ID_Alice)和哈希函数,通过特定算法派生出Alice的私钥()。该过程可表示为:生成的私钥仅对Alice有效,且与她的标识强绑定。
  • ​分发私钥​​:KGC将Alice的私钥()安全地发送给她(例如通过线下渠道或预置设备)。此后,Alice无需再申请证书,她的标识“alice@example.com”就是公钥!

关键点:用户的“公钥”就是其标识本身(如字符串“alice@example.com”),无需额外存储证书;私钥由KGC生成并分发,但KGC无法伪造其他用户的私钥。

3. 典型应用:加密、解密、签名与验签

SM9支持四大核心功能,均基于标识直接操作:

(1)加密与解密(保障机密性)

  • 发送方加密​​:若Bob要给Alice发送加密消息,他直接使用Alice的标识(ID_Alice=“alice@example.com”)作为“公钥”。通过SM9加密算法,结合系统参数()和标识,生成密文(无需查找证书)。
  • 接收方解密​​:Alice用自己持有的私钥()解密密文,恢复原始消息。由于只有Alice拥有与ID_Alice匹配的私钥,其他人无法解密。

(2)签名与验签(保障真实性与完整性)

  • ​发送方签名​​:Alice用私钥()对消息计算签名(输入为消息、标识ID_Alice和系统参数)。签名结果包含消息的哈希和私钥的运算痕迹。
  • ​接收方验签​​:验证者(如Bob)使用Alice的标识(ID_Alice)作为“公钥”,结合系统参数()和签名,验证消息是否由Alice真实签署且未被篡改。验签过程无需访问任何证书。

电子邮件

三、SM9如何替代传统PKI?

与传统PKI(基于证书的体系,如RSA/ECC+X.509证书)相比,SM9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​​无证书管理负担​

  • 传统PKI中,每个用户需申请、存储、更新数字证书,CA需维护证书吊销列表(CRL)或在线证书状态协议(OCSP)。而SM9中,用户的公钥就是标识(如邮箱/手机号),无需证书,彻底省去了证书的签发、存储和验证流程。

2. ​​简化密钥分发​

  • 传统PKI中,通信双方需预先交换数字证书以确认公钥合法性;SM9中,双方只需知道对方的标识(如“bob@company.com”),即可直接加密或验签,无需额外的证书传递步骤。

3. ​​降低依赖与成本​

  • 传统PKI依赖CA机构的可信度(如根证书泄露会导致系统性风险);SM9仅依赖KGC的主私钥安全性(可通过阈值分割、多机构共管等方式增强),且用户私钥由KGC分发后,后续通信不依赖KGC。

4. ​​与国密生态无缝集成​

  • SM9作为国密体系的一部分,可与SM2(椭圆曲线公钥算法)、SM3(哈希)、SM4(对称加密)等算法协同使用,满足等保2.0、密评等合规要求,同时避免对国际算法(如RSA/ECC)的依赖。

SM9标识密码算法通过“标识即公钥”的创新设计,解决了传统PKI体系中证书管理复杂、依赖CA中心化信任的核心痛点,为数据加密、身份认证提供了更轻量、自主的解决方案。

随着我国信创产业和数据安全法规的推进,SM9将在金融、政务、物联网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——它不仅是密码技术的突破,更是构建“去中心化信任”的关键一步。

如果你正在设计需要高安全性且希望简化密钥管理的系统,不妨试试SM9:​​让用户的手机号、邮箱成为最直接的“数字身份证”​​。
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来源于网络、AI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。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