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媒体 Igor's Lab昨日(11月3日)发布调查报告,揭露导热硅脂制造商 Amech旗下产品 SGT-4存在严重质量缺陷——该硅脂不仅会散发类似醋味的刺鼻酸性气味,还会持续腐蚀铜制散热器表面形成永久性点蚀,并在多次热循环后硬化“粘合”CPU/GPU,导致硬件拆卸时直接损毁。
更引发争议的是,Igor's Lab主编 Igor Wallossek指出,Amech早在2024年10月已内部确认问题,却未采取召回或改进措施,继续向市场销售问题批次产品,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。
根据报道,SGT-4的核心问题源于其不稳定的化学成分。
正常情况下,优质导热硅脂应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,但SGT-4在受热后(常规使用温度下即可触发)会逐渐分解,释放出类似醋酸的强烈刺鼻蒸汽。
多位用户反馈,安装该硅脂的电脑在运行一段时间后,机箱内或散热器附近会出现明显的“酸味”,类似打开陈醋瓶的刺鼻感。

这种“异味”并非无害的气味问题,而是硅脂内部腐蚀性副产物的直接体现。Igor's Lab的实验进一步证实,这些酸性物质会与铜质散热器(主流散热器多采用铜作为吸热底座材料)发生电化学反应,在接触面形成密集的点状腐蚀坑。“微观层面可见金属氧化痕迹,腐蚀区域会逐渐扩大,最终削弱散热器的导热效率。”
报告强调,这种腐蚀是不可逆的,随着时间推移,散热器的性能会持续下降,甚至可能导致整机过热。
热循环后“粘合”CPU:拆卸即可能报废硬件
更严重的风险发生在长期使用场景中。当SGT-4经历多次冷热循环(如电脑日常开关机、游戏负载波动或季节性温差变化),其聚合物基质会加速交联反应,逐渐从原本的膏状质地转变为坚硬的胶质状态。
此时,硅脂与CPU/GPU封装层及散热器之间形成极强的分子级粘附力,强行拆卸时可能出现以下后果:
CPU/GPU封装顶盖撕裂(尤其是焊接式散热的笔记本电脑或轻薄本芯片);
散热器鳍片变形、底座刮伤,影响后续使用;
硅脂残留物污染主板焊点或电容,埋下潜在故障隐患。
“Igor's Lab”明确警告,此类损坏通常超出厂商保修范围,消费者可能需要自费更换CPU、散热器甚至主板,维修成本高昂。

消费者如何应对?
目前Amech尚未就此事发布官方声明或召回计划,但Igor's Lab建议用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识别产品:检查手中导热硅脂的包装或说明书,确认型号是否为 SGT-4,生产商是否为 Amech(常见于电商产品详情页参数栏或外包装标签);
观察症状:若散热器附近有明显酸味,或铜制散热器底部出现白色/暗色点状斑块(腐蚀痕迹),需立刻停用该硅脂;
安全拆卸:若怀疑硅脂已硬化粘合,切勿暴力操作!可尝试低温静置(如放入冰箱冷藏室10-15分钟)软化后小心分离,或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;
小贴士:导热硅脂虽看似是“小配件”,却是CPU/GPU散热系统的关键环节。选购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、知名品牌,并优先参考专业媒体的评测数据,避免因小失大。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来源于网络、AI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。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