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热播的《国家宝藏》在第四集里向我们展示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——杜虎符。

我们都知道,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,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,劈为两半,其中一半交给将帅,另一半由皇帝保存。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,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。在历史上,虎符的形状、数量、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。从汉朝开始至隋朝,虎符均为铜质,骑缝刻铭以右为尊。隋朝时改为麟符。唐朝因为讳虎,改用鱼符或兔符,后来又改用龟符。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。

虎符背后隐藏着的那些加密技术

上海交通大学密码学教授刘胜利博士,为我们解释了虎符与合同的关系,虎符其实是一种符信,物信符信是文化,也是文明的一个小风景。符信不仅可以用铜铸造,还可以竹、木、兽皮、玉、骨等为材,成形后一分为二,供有关责任双方相互比对印证,两符相合,彼此认同,互信不疑。所以说虎符是含有加密与认证的用意。

唐高祖李渊把这种虎符改成鱼符,鱼符最初就是一个调兵遣将的一个工具,到后面就演化成了官员的一种身份证,鱼符的中缝,会刻有合同两个字,每一半的鱼符只有一半的字,合在一起才会出现“合同”两个字,也是就是我们当代合同一词的来历。原来,虎符这种调兵遣将的工具,居然是现今我们还在使用的“合同”等词语的由来,由此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。

虎符背后隐藏着的那些加密技术

2000多年前的虎符如何在今天依然发挥安国作用?在信息安全领域我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,我国自主研发的SM算法广泛应用到了很多系统中,比如SM4算法可以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,SM7算法则应用在门禁卡、IC卡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