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金融已如此便利,却也潜藏着容易被人忽视的大麻烦。比如万一个人金融信息不小心被泄露,你的手机可能就会被垃圾短信、诈骗电话持续“轰炸”了。那么,个人金融信息到底应该如何保护?

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?

依据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》,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、提供金融服务时,通过接入征信系统、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获取、加工和保存的个人身份信息、财产信息、账户信息、信用信息、金融交易信息以及在这些信息基础上整理加工所得的衍生信息等。

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范围包括:

NO.1 个人身份信息。

包括个人姓名、性别、国籍、民族、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、职业、联系方式、婚姻状况、家庭状况、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。

NO.2 个人财产信息。

包括个人收入状况、拥有的不动产状况、拥有的车辆状况、纳税额、公积金缴存金额等。

NO.3 个人账户信息。

包括账号、账户开立时间、开户行、账户余额、账户交易情况等。

NO.4 个人信用信息。

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、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, 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。

NO.5 个人金融交易信息。

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、理财、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、保存、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、证券公司、基金公司、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。

NO.6 衍生信息。

包括个人消费习惯、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、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。

NO.7 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、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。

个人金融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?

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可以发生在生活里的各种小事中,比如:没有信息保护意识,随意填写个人资料。为了小礼品在街头或网上填写调查问卷;为了赢得抽奖机会参与各种小活动;在一些不知名网站注册账号……其实,这些都是泄露个人金融信息的行为。

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或者倒卖:有时候手机会无缘无故地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,其实就是因为你的个人信息正在被盗取或者倒卖。

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?

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。不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、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,也不要随便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。

1.如果可以的话,亲自办理金融业务,不找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,防止个人信息被盗。

2.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件、银行卡等转借给别人使用。

3.在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,最好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,如“仅供xxx使用”,不然就要小心被移作他用。

4.不在社交网络平台上随意接收别人发来的图片、链接和二维码等,以防手机被木马病毒入侵。

5.不向任何人透露手机短信中的校验码、验证码等交易密码。

6.网购付款时使用正规工具,不要随意点击卖家发来的任何“付款链接”。

其实说到底,道理大家都懂,难的是执行,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哦。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事情可大可小,轻则被短信骚扰,重则倾家荡产。

因此,不要轻易外借个人重要证件,保护个人金融信息还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呀~

来源:搜狐

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更正或删除。